JBO竞博对于司马南揭露联想的部分,这是有意义的。但是在联想事件之后JBO竞博,司马南接连对马云JBO竞博、阿里、莫言、钟南山、杨绛、张文宏的攻击则不敢苟同。但是令人诧异的则是当你试图反驳司马南对于上面这些人的批评的时候,司马南的粉丝开始蜂拥而至,质问你“为何不谈联想”。
这种“二极管”的思考方式实在是令人震惊不已。司马南在联想的问题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正确,但是在其后对于马云、阿里、莫言、钟南山、杨绛、张文宏的讨论就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讨论一个全新论题的时候,非要谈谈“联想”呢?
不得不感叹司马南背后团队的“高明”,他们巧妙地将司马南和“联想”进行绑定,并将“联想”变成司马南的护身符。此后无论司马南说的是什么,说的对不对,他的粉丝都会以“联想”来质问你。
比如你不赞同《司马南:关于“张文宏卖药”》,这些“二极管”的司马南粉丝就会问你怎么不谈谈“联想”。
比如你不赞同司马南嘲讽钟南山院士为“算命先生”,那司马南的“二极管”粉丝就会站出来质问为何你不谈谈“联想”。
你不同意司马南对于莫言的批判,司马南的“二极管”粉丝再次跳出来要求你谈谈联想。
你不同意司马南的《马云出现在派出所才叫真的精彩》,司马南的“二极管”粉丝会再次跳出来询问你对“联想”是什么看法。
“联想”仿佛成了司马南的金刚罩,无论司马南对于其他问题的看法是不是正确,有没有道理,都成为他们如“蝗虫过境”般一往无前的利器。
而司马南的团队也知道这些“二极管”粉丝喜欢看什么。比如联想副总裁、首席市场官乔健,已经50多岁的人了,开始试图联系司马南就联想的问题进行解释。结果司马南怎么做的呢?
把50多岁的乔健P图P成了30多岁的样子,然后发表了一篇《柳传志女秘书召见》。这个P图不会是司马南自己P的吧?不得不说司马南幕后的团队真的深知“二极管”喜欢看什么,30多岁的女秘书毫无疑问比50多岁的副总裁更能吸引“二极管”们的眼球。
所以后来很多被司马南批评的人基本选择了无视他,毕竟P图水平如此高超,一旦回应之后JBO竞博,司马南再整出点什么名场面那可就成了新的笑柄。
如此明显的团队运作,如此低劣的P图手段,但是司马南为何一直否认自己身后有团队呢?因为他背后的团队要打造司马南的人设,如果让这些“二极管”知道司马南的内容由背后团队提供,那么这些“二极管”还会相信司马南所说的内容吗?
从科技到财经到医学到文学,司马南仿佛无所不能,同时又无比高产,仿佛他都不用查询数据就能轻松完成一篇文案,这可能吗?所以这些由团队提供的文案也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如司马南的《为什么有些病总不去根》这篇内容中,司马南背后的团队犯了三个常识错误:
1、 “瑞德西韦生产的吉利德”是完全错误的说法,“瑞德西韦”是药,“吉利德”是医药科技企业,“瑞德西韦生产的吉利德”明显是文案的笔误,而司马南未经任何思考和检查就直接按照文案读出来了。
2、 “瑞德西韦”(Remdesivir)并不是主要治疗丙肝的药物,视频里配图的反而是正确的丙肝药物“索非布韦”(Sofosbuvi),估计司马南也没做任何相关功课,文案怎么写的他就怎么读,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啼笑皆非的错误。
3、 丙肝至今没有被彻底消灭,如今全球丙肝患者超过1.85亿,国内丙肝患者超过1000万同时以1年20万的人数递增。
4、 生产“索非布韦”的“吉利德”在二十多年间市值增长超过119倍,其2022年研发投入在52.6亿美元,根本就没有出现司马南所说的“常年低迷”。
面对这样一篇谬误百出的文案,司马南的“二极管”粉丝却依然奉为圭皋,一片叫好之声,而在有人指出错误之时,更是以“论点是正确的,论据重要吗”做回应。
其实看到这里就已经明白了,司马南的“二极管”粉丝想要的只是情绪上的宣泄,他们不想也没有能力分辨司马南所说内容的真假;而司马南背后的团队则契合了这种情绪,他们除了输出情绪之外,没有输出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如果任由这种低劣的文案和毫无意义的劣质能容任意传播下去的话,其破坏意义是巨大的。
为了回应“二极管”的质疑,也为了证明我自己的清白,我就把我谈谈“联想”的内容填附在下面。这些“二极管”的偶像司马南第一篇质疑联想的内容发布时间是2021年11月7日,而早在他之前笔者就已经写过联想的问题了。所以“二极管”就不要再问为什么不谈谈“联想”了。
一个企业有问题当然可以谈,但是谈的基础应该是事实。像司马南和其背后团队通过P图等手段吸引眼球、增加噱头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齿。
这样的司马南团队加上“二极管”粉丝所造成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最近阿里巴巴新加坡总部的消息就是一个反噬。于此我们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为什么新加坡不害怕马云的“危害”?司马南所指出的那些“危害”真的存在吗?
这样就算我们手中握着一把“司马南”,我们有机会赢得这场竞争吗?而我们是不是把马云和阿里这样本该握在手中的牌丢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