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O竞博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走得远的常常是一些创新企业,但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成长路上也将跌跌撞撞。
前不久,小米集团(以下简称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其成功的背后,有一名“大功臣”JBO竞博,那就是知识产权。
从中关村的一家“独角兽”成长为上市企业,一路走来实属不易。而现在,小米的专利申请量已达1.4万件,国内和国际专利授权加起来将近1万件。
“知识产权一定要先行,尤其是未来打算做海外拓展,一定要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为更大空间的发展保驾护航。”小米法务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对创新企业来说,中关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8万件。这意味着,在北京,每10件有效发明专利就有6件来自中关村。
在这里,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高成长独角兽企业越来越多,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中,近一半栖息于中关村。小米在这个群体中“一枝独秀”,从“独角兽”脱胎换骨成为领军企业。
海外专利布局方面,2017年全国PCT专利申请量过百件的44家企业中,有5家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其中就有小米。
8年前,雷军带领团队创立小米之时,就把知识产权放在了无比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要么是吃过苦头,要么是尝了甜头。而对于小米来说,两样都没有体会到,但从一开始就具备这方面的“基因”。
小米负责知识产权的业务人员介绍,小米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第一件发明专利的申请日为2010年12月。小米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贯穿公司整个发展历程,知识产权的发展随着自身研发规模扩大而逐步提高,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地实施,同时加强和各主管单位、创新主体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公司文化。
小米知识产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小米法务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整个过程中,小米一直秉持着质与量并行的指导原则。
当年,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雷军告诉大家,他们不是要做一家手机公司,而是做小米生活,用一点点小才华让亿万人的生活好一点。这句话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作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近年来,小米不仅专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互联网电视等创新科技,还在人工智能、新零售、国际化、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积极布局,并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型企业的代表。
截至2018年10月26日,小米手机出货量突破1亿台,提前两个月完成2018年全年目标。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称,提前达成全年目标,年出货量跨过1亿台门槛,是小米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小米多年来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国际化探索等方面持续努力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国际市场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截至2018年三季度,小米手机已经进入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43.9%,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12.7%。
专利是国际市场无法绕开的规则,中国企业要想走进国际市场,自身就得率先具备强专利能力,让国际市场的拓展在强专利的保护之下进行。
“中国企业走出去会面临专利壁垒,小米一贯奉行的原则是专利先于产品出海。”小米法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米所遵从的这一原则,使小米早已具备专利为产品护航的能力。
2015 年12月,一家名为BlueSpike的非实施实体公司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
实际上,这种非实施实体公司从研究机构、个人和破产企业那里收购专利,为的是瞅准机会提起诉讼,索取高额赔偿。BlueSpike发起诉讼的专利,是从发明人那里授权获得的。除了小米,BlueSpike 还曾起诉华为等中国手机厂商。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2 年至2013 年间,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4项与信号提取相关的专利,向德州联邦地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除了BlueSpike案件,近年来,小米已通过多起案件成功打击海外第三方抢注公司商标的情况,有效制止第三方的侵权行为。公司目前和微软公司、诺基亚公司等签署了专利合作协议。
“创新决定我们可以飞多高,品质决定可以走多远。”这是雷军经常提起的一句话。而创新与品质背后JBO竞博,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小米知识产权团队告诉《中国科学报》,小米国际化趋势向好,知识产权面临的工作也更加多元,要求也会更高,他们也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