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O竞博这一个月间,“杭州女子失踪案”及后续的相关报道牵动全国人民的内心,民众在网络中的言论也随着案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从忧心忡忡,到出谋划策,最后至社会公愤。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恶性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冲击了正常的网络生态。这起失踪案让民众注意到了四川、海南等地类似的案情,引发舆论热潮的同时竟然还衍生出了“化粪池警告”“两吨水伺候”的恶臭玩笑,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因此,就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种恶劣性质的梗及相关蹭热度、无良营销的传播始末。
当备受关注的杭州女子失踪案真相大白后,这起案件的相关讨论并没有随之结束。从热度较高的评论中可以发现,不少人对于这种手段残忍的恶劣行径感到愤怒,同时也对警方的快速破案表示辛苦与感谢。
可在预料之外的是,种种细思极恐的细节成为了部分民众用于网络“狂欢”的谈资,并不断以此为乐,铺天盖地的烂梗与恶臭营销随之在网络上蔓延起来。这些烂梗兴起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使用者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不自知、对人间惨剧的无同理心。而尚未树立好的价值观及无脑的跟风行为,让这种黑色段子传播得更为迅猛。
社交平台上,“两吨水警告”“化粪池梗”等段子相继出现。在抖音中,一条夫妻日常的搞笑短视频的相关评论净是触目惊心的言论,譬如“你老公的绞肉机就要下单了”“两吨水警告”“化粪池了解一下”。
这不只是个案,有些男性网友将自己在求偶、与女友或妻子沟通时的对话拍成视频,并打算用这种“紧跟热点”的恶俗烂梗让异性以身相许,亦或是威胁女友或妻子。可以说,一场本质残忍的恶劣行径逐渐沦为网民猎奇狂欢的素材。
这场营销闹剧主要集中在抖音平台上,但是其热度上升至热搜却让人始料未及。众所周知,能出现在热搜的新闻一般与重大社会新闻或明星八卦相关,而绞肉机的测评与营销能上热搜实为踏在杭州女子失踪案的热度之上。
不仅如此,在整个案件发生之后,绞肉机在淘宝的热度飞速提升:部分商家无底线借势,为绞肉机贴上女士标签;而有的顾客则在销售页提出“来女士丈夫是不是用同款”的问题。还需一提的是,无论案情尚未侦破还是已经结案,都有网红去案发地“蹭热度”,种种情形可谓是让有同理心的民众感到胆寒。
不少女性听闻了一系列家暴杀妻新闻后,在微博和知乎等平台袒露目前社会环境对女性颇为不友好的心声,在极端恶性事件的影响下表示“恐婚”想法的女性更多了。但有部分网友认为这种想法是在引起性别对立,给这些博主当即贴上了“女拳”的标签。
也有一些男性网友选择循循善诱的方式,告诉已婚女士要照顾老公情绪,不要背道而驰。而令人感到惊诧的是,一些已婚和处于交往期的女性在评论区表示“感谢老公的不杀之恩”“老公就是天,说一不二绝不顶嘴”,俨然是觉得婚姻凑合能过就行了。
“绞肉机”“两吨水”等虽为恶臭梗,但不得不说他们在网络上流行的范围、扩散的速度可谓是让人惊叹。网络用语作为网络交际的载体,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由汉字、英文、数字以及符号等组合产生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就本质而言,这些烂梗也属于网络用语的范畴,适用于网络流行语传播路径的分析框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具有扭曲形式与内涵的梗,其存在的形式和产生机制有讨论的必要。
伍铁平认为语言有七种机制,包括预设、排除、补偿、多余、类推、对称和经济机制。而类推机制为“两吨水”和“绞肉机”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观察视角,即根据某一种结构模式去创造词语中不曾有过的新形式或新内涵。
当看到杀妻案的梗时,人们会很容易联想到前不久网上热传的“爬山梗”。该热梗出自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剧中张东升因忍受不了岳父岳母的嘲弄,最后在爬山的时候以拍照为由将二老从山顶推下,之后爬山梗就成为了一种死亡邀约。而“一起来爬山”的句式,更是常常被用于威胁恐吓中。
将“爬山梗”与“两吨水”“绞肉机”“化粪池”等梗对比,可以发现虽然基于的背景有所不同,但是其用途却颇为相似:都有对他人的恐吓,而后者更是将恐吓威胁的对象直指女性。此外,高收视率的热播剧中经典的台词、场景等会对大众产生广泛影响,并逐渐改变受众的心理感受。民众对“A”产生认同之后,由“A”类推的“B”也往往会对部分受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才会有人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使用‘爬山梗’就可以,而使用‘两吨水’等就很恶臭?”
对于“模因”的定义,简单而言类似于可传播的因子,其传播性有强弱之分。网络语言被接受并大范围传递需要经过四个不同的过程,包括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基于符号论及模因论,网络流行语的符号特征及其形成强模因后诞生的类推新词,凭借其变异性和时效性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记忆和传播。
可以说,这一概念能较好地说明受众使用“梗”的过程。由先前具有一定认同感和熟悉度的“爬山梗”再到核心内涵不变的“命案梗”,网民们在接收“爬山梗”的同时又作为传播者进行一系列的网络活动,对用法进行不断地模仿、表达,从而实现了对命案梗的传输与流行。
另一方面,当受众构建起对某一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便会形成一种新的圈层将圈内人和圈外人隔离。对新梗不了解的网民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网络流行语触达圈层。而受众使用流行语一般的目的在于获得丰富的信息,增进受众间的相互理解或者为了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吸引关注。根据官媒已曝光的关于“绞肉机”“两吨水”的用法JBO竞博,可以发现男性网民的使用更倾向于巩固自身权威、威胁他人、扩大声势和取得同类共识,而女性网民使用则主要是为了抱团取暖JBO竞博、表示默认。
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离不开新媒体的推动。新媒体的出现将文本、图片、声音、图像等媒介融为一体,打破了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界限,向受众提供信息。这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与传播。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原本没有交集的个体通过网络平台能够产生交流与合作,也提升了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及信息共享度。这也决定了互联网交流具有更强的传播性、传染力与更快的传播速度,能够迅速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梗”的快速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把关”的开放性、弱控制性、更强的包容性以及“零把关”等特征都决定了网络媒体是推动热梗传播的最好的平台。
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空间,让网民能够将其现实身份与言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从而使得网络言行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匿名性。而正是这种虚拟性和匿名性让网络社会逐渐沦为“法外之地”,导致“他律的失效和自律的分歧”。
杭州失踪案后诞生的“两吨水”等梗,也是基于虚拟空间的无他律和不自律所产生的。所幸的是,抖音官方已经下架了这类恶意玩梗的违规评论,同时共青团中央等官媒也下场告诫,才让这一系列事件暂告一段落。但我们依旧需要明白的是,这场闹剧反映出来的是网络伦理中的道德、责任与性别意识的缺失。
在网络匿名化的情况下,他律机制时常会失效。网络社会允许个性化表达,却难以对个体化的价值建构加以把控。以此次事件为例,部分网民往往会说出这种问题“为什么可以爬山,却不能说‘两吨水’”“明明就是开玩笑,为什么不能一笔带过”。虽然官方对此判定的标准一直未变,这种以他人生命当做玩笑的行径毋庸置疑就是错的,但是道德标准并未在全体民众中树立,因而使得评判事件的标准显得多元和复杂化。因此,要引导网民成为道德人,就还是要在网民心中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并以信息技术确立制度化的伦理规制,加强对网络道德舆论场的管理。
诚然,性别可以说是长久以来被热烈讨论的议题。最近,出现的“家庭妇女是否属于独立女性”等争论作为新论题出现,而一系列杀妻案更是将“性别对立”推上风口浪尖。但是一提婚姻制度、恐慌暴力男性的措辞就被暴扣一顶拳师帽,这实属不是有理智的人愿意触及的话题。因此我们仅针对其中关于“案件发生后的女性抱团取暖,承认丈夫威权”的现象进行浅谈。
很多女性在家庭关系中被规训的程度较深,她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被某些社会规则和期待限制着行为和思想。研究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家Paula England认为性别歧视不仅仅是把女性排除在有权力的社会角色之外,更是通过贬低、恐吓、威胁与女性相关的社会角色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对于处于家庭关系中的女性若想要摆脱他者的桎梏,还需不断加强思考。
从“爬山梗”到“两吨水”,梗背后“威胁”的核心用意未变,变得是背后案情的真实与否;梗的传播机制未变,变得是人们的用法与伦理标准;梗蕴含的核心责任道德议题未变,变得是家庭、夫妻和男女关系等价值的凸显。可以说,虽然规范网络伦理,约束网络言行已然成为时下的热议话题,但是网络伦理建设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