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范围内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三名中国美术学院本科生合作创作了一部名为《无限分之一》的科幻作品,该作品已成功入围数十个世界知名电影节。故事设定在2020年这个大疫情年份,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三位年轻人参与了一项生命冷冻实验,长时间沉睡后于500年后被唤醒。
这时,未来世界已实现人机和脑机接口,人类上传了所有的知识和记忆,彼此分享和共享信息,形成了一个共脑。全体人类的智慧集合正在努力突破人类的极限,形成一个超越智慧生物圈的总体心灵。然而,这种共脑状态却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丧失和停滞,因为人类社会已失去了差异性,甚至失去了差异性的人类也不存在于社会中。为了重新激活人类社会的创造潜能,人们唤醒了数百年前的三位来客。三位21世纪来的访客面临着重要的抉择:是否上传记忆、是否融入共脑?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自我、存在、永生、虚无、人性和伦理的终极性命题。在共脑状态下,人类的存在是否还是人类?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创造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创造性是否只能建立在个体性基础之上?这一系列科幻式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反思。现在,全球万物互联的网络状态下,超级计算机难道不是共脑的雏形吗?最近几个月搅动全球教育和创意界的ChatGPT,不就是未来共脑的最低版本吗?
这件3年前的毕业创作提醒着我们,微观和宏观的增强技术正在改变人的形态,人类面临着危机。在21世纪,广义相对论被瓦解,量子理论重新定义了这里。人类正在经历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正在重塑人的形态和“我”的意义。尽管数字智能科技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主要成就仅限于研制出无数种数码物件,这些物件加速了自动化和人的异化。因此,我们需要推动数字主体的探索,以开发数字智能时代的新人学。然而,传统的人文、审美和艺术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新人学的需要,因为数字智能技术对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构成了最大的挑战。
与互联网的大爆发不同,南宫28下载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已经思考了近两个世纪。人工智能自19世纪以来就是科幻小说和各种预言钟爱的主题,因此,它占据了人类未来想象的主要空间。然而,这种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将人类未来的命运局限于与机器的斗争,就像电影《骇客帝国》中所描绘的那样。科幻文化过去100多年来将人工智能窄化了,机器人只是AI的一种典型形式或者是发展方向,人工生命才是其更深层的内涵,早期的回声可以追溯到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甚至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就出现了第一个人工生命的概念。
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衍生、增强、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AI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以及人类的智能本身都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它有助于我们去探索人类的思考、学习、分析、推理、规划与想象。语言学家、哲学家乔姆斯基最近一篇文章中指出的,人脑不像ChatGPT及其同类产品那样是一个模式匹配统计引擎,它们狼吞虎咽地处理数百兆字节的数据,并推断出最为可能的对话回应,或为科学问题提供最可能的答案。相反,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极为高效甚至优雅的系统,只需要少量的信息即可以运作,它寻求的不是推断数据之点的粗暴连接,而是创造解释。AI不只是研究和制造的工具,更是感知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是人自我认知的镜子以及人类社会意识的镜子。GPT的内容生产是它所接受的各类信息的反射,加上一系列模态化的话术增值所造成的智能效益,是信息茧房的又一重人格化的离像。
AI不会替代人类的创造性,因为真正的创造是由人类引导欲望推动而产生的,而AI只是产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最近关于GPT的争论将神造人的传说和人与AI的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但这只是一种拟人化的认知幻象。AI的发展有多种路径和未来,并不是为了像人类一样或者替代人类。人们往往忘记了AI只是艺术作品而不是艺术家,而AI对人类的威胁仍然来自人类本身。
虽然人类对于AI的担忧和批评与其弱点和危险一样不缺,但真正的危险仍然来自于人类自身。我担心的是数字智能技术的加速和自动化正在取消人类自主性的学习和生产,导致消费者感性贫困和无产阶级化,而人的社会性、社会能力、主体性和能动性正在减少。全球新自由主义和假左翼合流的话语政治,加上资本主义官僚化的智能治理和人工智能和社交网络的赋能,构成了当代生命政治的一个莫比乌斯环。由网络建立的全球链接只是制造出一个被冻结的公共领域,其中喧嚣的只是数字媒体时代无用的多数。
更加严重的是,数字智能技术助推了21世纪资本主义的自我迭代,加剧了21世纪人的危机。经过漫长的20世纪的演进,资本主义历经几次迭代,呈现出了新的升级版本和运作形态。从剥削发展到剥夺、从压迫变成置换、从占有转为支配,而人的本质、人民的命运在21世纪资本主义的状况下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状况。在全球范围内、在当代人身上,内在的能动性、认知为人的自主性,人民自我创生、自我更新、自我想象的能力正在逐渐地被剥离开来,这是一种对人之本质性的异化与剥夺。
20世纪后半叶,人民在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双重结构中被重新切分,在殖民史与冷战史纠缠交织中分断与离散,在全球化的生产消费网络中被分配与整合,现在人们又在网络媒体的情感操纵中被分化与集化。后真相时代孪生出了一个后共识时代,人民在这个后真相、后共识的时代中重新部落化,在智能技术和科技金融的共谋中毫无知觉走向一种新种族主义,这是21世纪上半叶人类社会的最大挑战。
在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里,我们在网络媒体自我数据化中被个性化,在朋友圈与众筹经济的网络互动中去社会化,在智能技术越来越自动、便利的服务系统中沦落入功能性的愚蠢。一方面,信息无限累积,算力无穷增长,渠道无比便捷;另一方面,消费主义使生活日渐套路,自动技术导致感受力越来越贫乏,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使我们的自身性越来越空洞,人工智能的各类产出让观众越来越浅薄。万物互联,众生孤独,人们在日益智能的技术迭代中越来越低能,在社交媒体的深渊中陷入网络的隔绝、忧郁和麻木,这一切都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科技、信息、资本、权力的网络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总体性的全球智力,统治和压迫的形式与主题都已经改变了,变得更加隐形。在最近30年中,资本经由生产关系对人的劳动价值的剥削已经转化为生命层面对人之能动性的剥夺。生命政治的根本问题已经不再是压迫,而是置换。现代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用假肢来代替原有的器官,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功能被废除了。资本主义的逻辑是生产先于需求,消费主义的置换逻辑则将人们的需求置换为其他形式的满足。这些置换让人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最终只成为消费主义的工具和对象。
几周前,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Sa mAltman)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人工智能将创造一种所有人都能受益的资本主义。他认为,让每个人都能直接成为股权所有者是改善资本主义的最佳途径。虽然这不是一个新的想法,但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它将成为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因为将有更多的财富可供分配。然而,实现这种所有人受益的资本主义世界仍然遥远,而当前,GPT本身必须面对质疑。我们都知道,使用GPT的同时也在训练它,我们使用问题、思考、困惑、资讯和知识来喂养它。然而,全世界数亿人支付使用费却没有任何人收取培训费。ChatGPT作为知识的吸收者和盘剥者,装扮成一位无所不能的超级教师,掩盖了用户共创与使用者生产的本质,完全背离了他们自己宣称的Web3.0的基本伦理—用户即股东。未来可能出现的荒诞场景是,人类集体地训练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在训练人类的幼崽。
其实,在自媒体时代,千百万所谓的内容提供者将他们生产的内容放到网上发表,其内容不只是出于质性和情感,而且来自操作键盘的身体劳作,而利润则归控制这种虚拟生产之物质手段的大公司所占有,平台化了的高科技公司和社会之间的边界正越来越模糊不清,它们无限地隐身于社会。或者说,公司依然成功地装扮成社会本身,它们所构造起的全球治理装置没有外部,于是压迫、剥夺和置换就隐于我们的生命本身,消融入我们身体其中并且乐在其中的日常生活。通过完全消除作者性工作以及非异化的艺术和文化工作,互联网+人工智能完成了19世纪开始的人类无产阶级化的进程。在社交媒体、自媒体的欲望机制的操纵下,我们正心甘情愿地投资于自己的被剥削和被剥夺。
在现实的加速迭代和历史的激进前行中,人类的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在艺术领域,今天的作品在表面上可能看起来很宏伟,但实际上却难以留存。全球市场的巨大惯性和缺乏创意的现状,使得以行动为基础的力比多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在设计领域,曾经作为现代生活之发明者、建构宏大社会想象、革命和解放力量的设计,如今已经被缩减为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一个生产环节,甚至被异化为熊彼特所谓全球资本空间再生产和创造性破坏的力比多与催化剂,成为消费主义品牌战争的纷争点。创造新生活的设计原动力已经被功能的优化、花样的翻新、品牌的包装和推广以及成本和利润的精明计算所取代。设计逐渐沦为一种服务业,成为文创产业的一部分。设计所生产的不再是新社会的愿景和新生活的方式,而只是单纯的利润,成为在ChatGPT面前颤抖的创业阶层。
全球生存面临的困境并没有一个确凿的外在敌人,这导致人们在政治正确的泥沼中陷入僵局,没有清晰的未来愿景可以奋斗。南宫28下载因此,人们沉迷于无公害的科幻世界中。
前一阵子,我重温了布莱希特的长诗《致后代》,情不自禁地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全球艺术界来说,创造和辩证无从谈起,虚假与平庸铁证如山,艺术同时是解药、补药和泻药,大多数时间是镇痛剂和。而作品一半是证候,一半是预言,平庸的恶是超越伦理的,其根本是无生产性的劳作和消费主义的轮回。如何突破这个莫比乌斯环,重新成为精神与价值的生产者,这是逆天改命的大事,否则我们所书写的《致后代》恐怕只能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庸的时代。6年前,我给策展专业的创意写作科目出了一道题:未来某个世纪的人们,在一次赛博旅行中邂逅了一片恢宏的墓地,那是互联网第一代的赛博墓地,我们上下三代人的毕生数据和生命信息都存储在那里,那是数百亿人类的数码纪念碑。这是未来人类与史前文明的第一次遭遇,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现在所谓的网一代、智一代其实只是史前文明的最后一代……省略号后的历史如何继续书写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对的问题。■(编辑:九月)
(作者高世名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本文来自2023年中央美术学院“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主旨演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